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将自己作品放在网上传播,还有更多的人热衷于在网上相互传送这些网上作品.大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交流,增进沟通,分享快乐,传递友谊.而那些网上作品绝大部分是正面的,优秀的,和高品位的.正因为是这样,很多人才希望先睹为快,才觉得应该让自己的好友共同分享.同时,那些作品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几乎无所不涉及.可以说它在真正意义上涵盖了我们世间红尘,也成了现代网络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了.更有甚者,现在的网络是包罗全世界的,什么样的人们,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言论,什么样的文化, 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样的品种, 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主意,……都可以流传到网上去.当我们面对网络上滚滚而来的人世红尘,并在我们得到这些信息,知识,和享受之余,也会勾起我们对这个世界新的看法,也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世界观,也会驱使我们自觉和不自觉地参与其中. 网络给了我们一个公平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平台.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把各自的思想,意识,理念,乃至信仰,主义和灵魂真正融入到我们这个地球村中去,并让大家来共同评判和取舍,而不再是由极少数人说了算,或只受少数人控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进步.假如古人有了我们今天科技手段的话,他们何须悲愤地看破红尘呢? 我们现代人是幸运的,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笑侃红尘,用一种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我们的现实世界. 网络是一个公平的舞台,是一个自由的天地,是一个轻松的乐园,是一个虚实兼备的世界.网络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一个界面,它可以让我们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的东西从虚拟世界里得到;同时它又可以让我们通过对虚拟世界的倾吐发泄后,带着更深的感受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在网络上笑侃红尘,可以让我们尽情和真实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发表自己的想法.你可以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读者和观众,谁也不会来过分地限制你,谁也不会在乎你说些什么? 你的思想和声音会自然地流入一个你从不知道的山涧河道,也许会在一个陌生的方向和空间发出一个你所盼望的回声;你的心声和倾诉会象一个荧火虫那样自由逍遥而不在乎有多么光辉,也许闪出的弱光永远无法到达黑色长河的彼岸.如果说过程比目的更有意义的话,那么我们就更需要一个有自由有民主有公平和有尊严的渠道.人们可以借此彼此自由地交流,而不必按任何人规定的方向去行使,也不必按任何说教去确定自己流向和目的.现代科技已经把这样一个难以被人控制的平台带给了我们,并为我们去创造更多更精彩的过程提供了可能.这让我想起凤凰卫视有一个很受欢迎的节目叫: “一虎一席谈”.它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叫做: “一虎一席谈,有话大家谈”. 其实谈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平台可以让大家谈.同样, 今天的网络世界也为我们去网上笑侃红尘敞开了一个自由的大门. 既然是笑侃红尘,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什么条条框框,什么清戒规律,什么严肃严谨,什么假大空虚,统统可以把它们扔到一边去.只要不伤害他人,只要不违法乱纪,只要不违背人的普适价值观,谁都可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们都可以用一种轻松自由的态度去面对和投入.笑侃可以包括我们的深情回忆, 笑侃可以包藏我们的喜笑怒骂, 笑侃可以包含我们的愤世嫉俗, 笑侃可以包涵我们的醉言不慎, 笑侃更可以让我们包揽各种各样的世界观.看今日,红尘何须看破,笑侃自有心态,网络提供平台,世界任我评说. 岂不乐哉,乐哉! 笑侃红尘当比看破红尘好,在虚拟世界里的调侃又比在现实世界里侃好,而在虚拟世界里再用不公开的方式调侃也许比公开的还要好.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挡不住日益发展的科技,现代不健全的制度堵不住信息自由地交流.我们不必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言论自由天堂,在互联网降临我们人间的今天,谁都能幸运地尽享其强大的功能.我们可以游走在自由和禁锢之间,我们可以潇洒在民主和专制之间.你不必去在意那些不喜欢你的人,你也不用去担心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因为网络空间让你穿越的是一个没有主权的太空,在那里谁也无法声称自己有什么领太权.岂不美哉!美哉!


博文的目录设在右下方Blog Archive栏.它按输入的年月日排列的. 点击年显示月目录,点击月显示按日期排列的文章目录,点击标题显示文章内容.


Tuesday, July 27, 2010

立波

2008年至2009年间,在上海滩民间中最热议的一个人就数周立波了. 这个人就凭一张嘴,一个讲台和一个戏院的小小舞台,就搅热了整个上海老百姓的情绪.他的名声甚至传遍了五大洲,有很多海外华人也在争相租借拷贝和传阅周立波的 “笑侃三十年”.我们都知道上海人向来是以精明著称的,他们竟然会“犯傻”花上三百元,在一个戏院里坐上三小时,去听一个“狂人”乱侃.据说,整场暴笑会高达好几百次.更有甚者,不少移居海外的上海人听了大笑不止,大呼痛快.甚至我还听人说,有的人坐在马桶上还为此“乐翻了天”呢.究竟是什么让上海人痴迷到那样的程度?为什么周立波现象会在上海有那样大的市场? 上海人为什么能得到那样大的共鸣和精神享受? 这件事向外界传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周立波在他的笑侃中曾讲到过一个观点是无可争议的: “在那些上海人中你往上查三代,他们都不是上海人”.其实不用查三代,只要查一代就够了.所谓上海人,大多都指:出生在上海,从小在上海长大的一代人.就是在这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这批人多少都受到了外来大潮力量撞击.在这种碰撞过程中,上海人被挤压,被冷落,被争议,被嘲讽,甚至被边缘.原来上海人的那种优越感渐渐消失了,昔日上海滩的那种风光慢慢暗淡了.上海人真的有点“吃扁”了.当这种扭曲被过份呈现的时候,就势必会在这个群体中慢慢地又积聚起一股势能.等到有一天出了个周立波时,这股势能就终于喷发出来了.说句老实话,你看看那些去美祺戏院听周立波调侃的上海人,他们中间有多少人是上一代人,几乎很少.上一代人好象并不是那样感兴趣;他们中间又有多少人是下一代人,也不是很多.下一代人好象听不懂那个时代的语言.就是有,他们也不会象我们那个时代的上海人那样热衷.这就叫一方风水养一方人.再看看那些津津乐道为此开怀大笑的上海人,他们找到了失去多年的感觉,他们捡回了遗失许久的尊严,他们取得了外来人无法产生的共鸣,他们获得了别人无法理解的精神满足.可以这样说,如果你不精通上海话,即使有人为你翻译成普通话或其它方言或语言,你也是很难感受和领会其中精髓的.就象我们听外国人说他们的肥皂剧,不能完全知道他们在笑什么? 所以,仅仅这一点就天生注定会遭人恨遭人嫉妒和遭人非议.
从政治上讲,周立波发出的可能是一个不太 “和谐”的声音.他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向外地打了一个大大的擦边球,也许他已经得罪了不少人,会引来更多更广更大的憎恨和攻击.但从“艺术”上来看,他的笑侃能让听者在一场中暴笑几百次,这在历史上和在任何一种文艺形式中都是极其罕见的.我之所以把艺术打上引号,是因为他的艺术是有争议的.有的人承认,有的人不承认.不论你承认不承认,也不论你喜不喜欢这个人,以及你怎样去评价这个人,他的调侃造诣和成就会超过他的前辈,他的调侃引出暴笑几百次的事实会留在没有吉尼斯证书的记录里,他的名子会镶嵌在上海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上海已经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正与全国乃至与世界磨合中.周立波现象就是在这种磨合中碰出的一种特别的回波声音.
从周立波现象让人想起中国的崛起.中国对世界和平的推动,中国产品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中国在几次金融危机中对世界的稳定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为什么中国对世界作了那么大的贡献却反而遭来那么多人那么多国家的嫉妒,非议,恐惧和围攻呢? 这个结果与上海人对全国作了那么大的贡献,到头来遭到外地人的不满有点类似.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张扬.周立波能调能侃,但他的妈妈更令人敬佩.因为周立波在笑侃中曾提到他妈妈说过的一句话: “不要拿别人没有的东西向别人炫耀”. 这句话的哲理太深刻了. 上海人在这方面的确是有问题的,同样我们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是有问题的.当别人在遭受金融危机的时候,你大张旗鼓地去收购别人的家当,甚至把人家的定价链也买下,能不把别人吓得心惊肉跳吗?能不遭人恨吗? 毛泽东早就告诫过我们: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你要干也要想办法悄悄地干,巧妙地干,和看准时机去干,更不应该大张旗鼓地去炫耀.上海人就是在很多方面过分地向外地人炫耀自己的优越性甚至看不起别人而遭到别人的群起攻之,这一点我们的教训还少吗?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上海人也不必太在意别人过分的嫉妒,非议,恐惧和围攻,就象中国不必太在意别国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和围堵.因为这种崛起和优越是势不可挡的.它不会因为别人的恐惧,围堵和攻击而停下自己的脚步的.倘若中国确实有强大的生命力,她迟早会复兴的;同样,假如上海人的确是个“模子”的话,即使没有周立波,他们迟早也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关键是实力.当人民币比美元还要强大的时候,美国总统就会自觉地学习中文;同样,当上海经济实力仍然名列中国前茅的话,那么外地人就会以讲点上海话为荣.周立波现象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出现,其根本原因还是上海在这段时期经济上海搞去了.
周立波现象在上海滩引起轰动并不奇怪,但他在海外的上海人中间也同样引起很大的反响,这就有点意思了.按理讲,海外的上海人好象已经置身其外了,不应该有太多的卷入.其实不然,周立波在调侃外地人与上海人之间关系举的所有例子,几乎在海外的上海人都会碰到的.海外华人中有不少人一听到你是上海人,就会直接了当地说:“我们不喜欢上海人”. 这种现象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下一代.小孩子与小孩子之间在交流过程中,会打听对方的家长是什么地方的人.如果是上海人,有的小朋友会说:我爸爸妈妈不喜欢交上海朋友.我曾经还听到有位北京人说: 上海人是咱们中国的犹太人.在这种情况下,海外的上海人怎么不会对周立波现象感兴趣呢?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说这些年来上海人遭受到外地人的嫉妒,非议,恐惧和围攻,那也是上海人先惹出来的.上海人的贡献与功劳是被他们自己的恶习搞砸了.他们对外地人的不“公平”在先,以至日后引来了报应.这是上海人的本性和命运决定的,是很难更改的.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外地人可以反对和反击上海人不好的地方.但是任何都事情不能走过头,物极必反.当外地人对上海人嫉妒,非议,和围攻搞过头的话,同样会遭到反弹的.而这种文化精神上的反弹有时比真刀真枪还要厉害.你想想,那些嫉妒心太强烈的外地人,看着上海人美姿姿地坐在美祺戏院里,听着周立波用上海话调侃,明明知道他是在喜笑怒骂,但自己却又听不懂上海话,看到别人那种轰堂大笑,自己心里的那种不平衡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越是嫉妒心强的人就越要关心,而越要关心的那种人受到的刺激和伤害就越大.这又让我想起1975年在黄山发生的一件事.有一群上海人与两位东北人吵架.东北人说的话上海人都能听懂,而上海人说的上海话东北人却听不懂.上海人用上海话象连珠炮式地向东北人骂话,气得那两位东北人干着急.于是他们瞪着大眼说: ‘我们知道你们是在骂我们,可是我们就是听不懂.” 北方人的直率非常让人同情.但这又是何苦呢?
外地人都说上海人精明但不聪敏.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周立波的处世之道吧.他不愿意与吃大蒜的人 “同台合作”,他不愿意登上春晚舞台,…假如他以后做的真的与他说的是一致的话,那么他的聪敏程度不亚于曹孟德.在中国,真正能懂得不被人放在火上烤的人有几个呢? 其实外地人把精明与聪敏的关系说反了.从逻辑上讲,精明是建立在聪敏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聪敏哪来精明呢? 问题是:上海人的那种精明往往不是呈现在全局上,不是表现在远见上,不是体现在政治上,而更多的是集中在眼前利益和实惠上.这一点与上海人贪小不求大的个性有关.假如聪敏这个词应该与求大完全划等号的话,那么上海人应该是既不聪敏更不精明才对呀.然而,我还是担心周立波过不了“人来疯” “嘻格格”这一关.因为他既然跨进了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节目的演播室,他就有可能再坐在 “鲁豫有约”的沙发上,进而也有可能在全国性的舞台上去“扎弹型”.也许上海人 “摊招势”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2009年7月30日,在墨尔本华人的一份小报“大洋时报”上登了一篇署名千千的文章,很有代表性.该文一开头就说: “在上海生活半个多世纪的我,对上海的滑稽戏从来没有好感.我认为它缺乏知识含量,低俗,市井气,以插,科,打,,硬凑一些笑料,迎合一些人的口味.因此对友人极力推崇的 ‘海派清口’录像片,顿时兴味缺缺.诧异的是,推荐此片的友人,原先与我一样,也是对滑稽戏媸之以鼻,他见我疑惑不解,即说,不要以老眼光看新事物啦,先看看再说吧!但我一看就像磁铁般被牢牢吸引住,欲罢不能.”无独有偶,这事同样也发生在我身上.不知你怎样? 如果很多人都有同感的话,可见周立波的魅力.从这点上讲,周立波的水平远远超过他的前辈.他能把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表演形式,与我们这个变化了的大时代结合起来,赋予这种表演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让观众真正感觉到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钩起那么多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共鸣,甚至可能再次引起全国性的极大关注和热议,以及能波及海外华人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周立波口无遮栏,竟敢模仿起领袖人物的口吻,甚至 “胆敢”笑侃当今国家领导人讲话的模样.这在三四十年前真够挨两枪的.令人欣慰的是,今天中国的政治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宽松的政治环境真正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来了春天.那种调侃,甚至喜笑怒骂,只要不危及国家安全和政治统治,谁又会在乎你的表演呢? 相反,当人们看到他那样卖力地嘲笑讽刺当权者,而又没有受到当权者给予的麻烦,大家在笑声之余自然也会想到权贵者们的“宽宏大量”和政府的气度.这反而在帮助执政者树立了威信.谁说美国人可以骂总统,今天央央大中华的子民们同样可以享受着你们所谓的民主了.
不过,周立波现象早晚会降温,上海人也迟早会回归理性的.问题是若大家都对此抱着一颗平常心,不太在意的话,这种现象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就会过去的.外地人不必太介意上海人以这种方式为自己出一口“恶气”.既然上海人已被压制了一二十年之久了,现在轮到他们喜笑怒骂也是公平的.有人写过一本书,叫 “世界是平的”.既然世界都会平的,那么上海与外地当然也会拉平的.上海将来一定会率先走进世界大同.在这个世界性的大趋势中,周立波现象可能是 “末班车”.将来上海人与外地人,中国人与外国人会更快地溶合在一起.过去由于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语言差别,等等造成的上海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矛盾,都会随着这种溶合而渐渐地消失掉.将来上海一定是一个各民族各种族各人种的多元化大都市,甚至是万国大熔炉.也许住在里面的人说什么话的都有,也许他们会用一种共同认可的语言来交流.到那时,谁还在乎什么上海话,或外地话,或什么外国话;谁还在意什么讥笑,讽刺,或什么歧视;谁还管你什么等级,档次,或什么层次…….就象今天的纽约,那里可以有百老汇,脱口秀,摇滚乐,街头舞等等,而不会再有纽约人的周立波现象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